1940年12月30日晚上7點整,剛剛成立的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向全世界發出第一聲清脆的呼號,中國人民廣播事業從此正式起步。這第一道紅色電波誕生于延安王皮灣村的一個角落,幾孔簡陋的窯洞見證了中國廣播事業波瀾壯闊的開端。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編輯部舊址
新聞播報:剛才Z后一響是上海時間19點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XNCR現在開始播音,請記住,我們的頻率是波長61米,周率4940千周。全中國的同胞們,日本侵略者在我們中國的神圣土地上已經橫行霸道幾年之久,雖然我們的武器薄弱,但我們的軍隊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精神勢不可阻,愈戰愈勇……
1939年9月,周恩來遠赴莫斯科療傷,第二年春天平安返回延安?;貒鴷r,他從共產國際爭取到一臺10千瓦的廣播發射機,這臺龐然大物被拆卸成散件,裝在一個個大木箱中,千難萬險運回了延安。經過半年多艱難的籌備,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終于從王皮灣發出了第一聲呼號。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楊兆麟當年就是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編輯。
楊兆麟:當時我們在延安的土窯洞里頭辦廣播。陜甘寧邊區被國民黨軍隊封鎖的嘛,軍火、醫藥統統進不去。后來輾轉我們收到聽眾的來信,說,“聽到你們的廣播,好像在茫茫的黑夜里看見了一座燈塔,指導我們前進”,這封信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NCR”是英語“新華廣播電臺”的縮寫,前面冠以“X”,代表中國。當時的西北大學學生趙勉回憶說,這個呼號代表延安,更代表希望。
趙勉:又高興又緊張,高興呢,又該快到聽廣播的時間了;緊張呢,就是周圍有特務學生,你得偷偷的,鉆到被窩里頭小聲的聽。聽那個勝利的捷報啊,哎呀,可振奮人心了。
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每天兩個小時的播音也在國民黨統治區產生了深遠影響,人們把這個紅色電波比作“茫茫黑夜中的燈塔”。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空軍第八飛行大隊上尉飛行員劉善本駕機起義,到達延安,他迫不及待地來到新華廣播電臺,第一個要找的就是有四川口音的播音員——孟啟予。
孟啟予:劉善本到延安第二天就來看我,說聽著你們的聲音,很熟悉。
1943年春,因廣播發射機零配件損壞,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暫時停播,直到兩年后在抗戰的勝利聲中恢復播音,此后,新華廣播的呼號歷經變遷,但對全國的廣播再沒中斷,并于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從此,中國人民廣播事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轉自:共產黨員網